高鐵作為匹配現代文明,體現社會進步的高科技產品,是以高速度、大容量、低污染、安全可靠著稱的先進的交通工具。它的采用將大大降低交通運輸的社會成本,從而產生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從上世紀60年代起,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法國、意大利和德國便開始紛紛鋪設了各自的高鐵線路,在經歷三次發展浪潮之后,2008年8月1日,隨著中國第一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中國高鐵正式踏上高速發展道路。中國只用了不到7年的時間建設運營了1.9萬公里高速鐵路,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運營里程的總和,成就舉世矚目。目前,中國高鐵已經完全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掌握了集設計、施工、裝備、制造、列車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于一體的高速鐵路承載技術,并且與國外同類技術相比,有力的成本控制給中國高鐵在國際市場帶來了極具競爭力的優惠價格??梢灶A見在短期內,高鐵作為中國主要中心城市的聯通渠道,還將拉動高鐵裝備制造業的崛起。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中國制造業不僅要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傳統的代工模式和閉門造車已不適用于全球化經濟的增長。因此,可以說“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并不是一個對立的命題。從19世紀的美國、日本,到20世紀的蘇俄,這些后發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都曾大規模地引進先進國家技術,并后來居上,成為行業領導者,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中國鐵路發展“一帶一路”和“走出去”的戰略推進模式,增進了與沿線國家在技術層面和交通市場的溝通交流,拓展了中國高鐵出口建設的空間,大大提升了中國制造品牌知名度。無論是在知識產權、核心技術,還是在基礎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中國高鐵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高鐵不僅給傳統制造行業帶了個好頭,同時也在國際市場中給中國制造業打造了金字招牌,隨著高鐵企業邁出國門,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業高新技術也就紛紛走向世界。中國高鐵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華麗轉身,還將繼續驚艷全世界。